比特犬为什么耐力大?
首先,这个问题提得很奇怪,似乎“耐力”是一个主观的概念,其实,它是有明确生理基础的。对于不同物种,或者说对同一种类中的不同个体,“耐力”的表现是不一样的;而且,在运动过程中,“耐力”的表现也会变化。 所谓“耐力”,就是持续做功的能力——能够坚持长时间工作而不下降、不丧失工作能力。这种能力是由肌肉细胞中的能量状态决定的。人体细胞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获取能量:无氧糖酵解、有氧氧化和磷酸化。其中,糖酵解是无氧状态下产生ATP(细胞能量通货)的主要方式。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,碳水化合物(主要是葡萄糖和糖元)被分解为乳酸,同时生成少量ATP供能。
在无氧气参与的情况下,每消耗1克碳水化合物大约可产生2.5个ATP分子。但是,这一过程不能继续下去了,因为产生的乳酸无法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,且会积累在体内。如果无氧气供应,即使只摄入少量碳水化合物,也会引起肌肉酸痛、乏力以及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升高。此时,需要补充氧气或营养素来恢复细胞的能量水平。
在有氧运动状态下,体内氧气充足,通过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可以把充足的氧气输送到各组织器官,通过酶的作用把血糖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,这个过程可以产生30个以上的ATP分子。与无氧代谢相比,有氧气参与的代谢过程可以提供更多的燃料(碳水化合物),产生更多的能量。有氧运动的特点是:高强度、慢性持久。 有氧运动所产生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内储存的糖类物质,一开始这些糖不会被迅速耗尽,所以运动开始时并不感觉特别剧烈。随着氧气供应的增加,细胞可以利用更多的燃料,因此运动强度会逐渐增加。当氧气供应量超过需求量时,身体会产生过度通气(呼出过多的气体)的现象以保持体内的含氧量。 如果停止运动,身体的耗氧量会立即开始降低。然而,身体储备的能量物质只能供给短时间内的高强度运动,它们会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逐渐消失,而新细胞的形成则需要更长的时间。停止运动时,除非进行其他形式的训练,否则运动造成的生理反应会逐步显现并慢慢减弱直至消失,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“体力恢复”了。